• 发文字号
  • 平文广旅函〔2024〕2号
  • 索引号
  • 114104000054525676/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6-13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加强楚长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6-13 浏览次数: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2号
建议人
文晓凡
标题
关于加强楚长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
建议内容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 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长城保护开发利用被赋予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2019年,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 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1年, 国家层面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着力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探索新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 

叶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楚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近2700年历史,是我国修筑最早的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 是我省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楚长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全省唯一一处。为加强楚长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编制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叶县段)建设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目前,全长94公里的楚长城旅游观光道已全线通车,楚长城国家文 化公园项目正在建设。但由于长城遗址点多线长面广,且基础比较薄弱,绝大部分处于自然保存状态,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不足 ,加强楚长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需要市级层面支持。

建议:1.建议将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市级规划,作为全市重点项目,集中 资源重点打造。2.市级层面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文化推广等工作开展 。3.支持县级设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部门 ,机构编制予以倾斜,理顺管理机制,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工作高质量开展。

承办单位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尊敬的文晓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楚长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收悉,经与叶县政府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1987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楚长城是中国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的长城,历史文献多称其为“方城”。楚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为防御北方诸侯国的入侵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今已有近2700多年历史楚长城遗址的发现为我国提供了历史、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工艺、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被相关专家称为“长城之父”

《水经·潕水注》“叶东界有故城,始犫县东(犨县在鲁山张官营前后古城村,潕水叶县甘江河,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络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平顶山叶县、鲁山、舞钢南部山梁上,有一条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土龙”就是楚长城。

2009年以前考古学界对楚长城一直没有科学定论,2005年6月,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龙正先生和叶县文化局的文物工作人员对叶县常村镇歪头山遗存的建筑遗址等遗迹进行初步的调查,定楚长城在叶县的存在,揭开了叶县楚长城考察的序幕,为研究叶县楚长城遗址奠定了基础。

2008年8月叶县人民政府将叶县楚长城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月,“叶县楚长城保护工作现场会”在保安镇政府召开,与辛店镇、保安镇、夏李乡、常村镇签订了《叶县楚长城保护责任书》,为楚长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2009年初,河南省文物局组成楚长城调查队,对舞钢市杨楼乡五座窑行政的平岭自然村村北哑口处西段楚长城人工墙体进行了发掘。平岭垭口西段长城墙体为土石混筑。通过考古发掘可知,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皆为战国中期以前。

2009年6月-9月,为配合焦(作)桐(柏)高速平顶山叶县至舞钢市段项目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舞钢市平岭长城遗址焦桐高速叶县至舞钢段穿越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1500平方米。出土了东周时期铜镞1枚、铁镂铧3件、石镰1件和少量陶片通过考古发掘,断定了楚长城的年代,摸清了楚长城的结构、建造程序及筑法等。

2010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用考古学的方法,确定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基本掌握了平顶山市叶县、舞钢市,南阳市方城县和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的楚长城分布线路。10月,调查队在平顶山叶县保安镇花山头、马头山山顶上,楚长城的墙体附体发现兵营遗体遗处。兵营遗址的灰土堆积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在村民挖山采石的头坑上,随处可捡到东周的绳纹陶片。调查队队该遗址进行清理。通过发掘发现,堆积共分三层,厚40余厘米。此次清理,所出遗物有铁臿、铜镞、铜樽等青铜构件、陶豆及一些绳纹陶片,这些遗物的时代不晚于战国中期,经专家初步认定此处为楚长城兵营遗址。

2010年11月,国家长城资源调查楚长城片区会在平顶山召开,与会专家实地调查了叶县段楚长城遗迹,对叶县段楚长城遗址给予了肯定。

2012年5月24日至28日,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携《行走长城发现历史》大型文化纪录片摄制组在叶实地考察楚长城遗址及相关遗迹。

2012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河南省长城认定的批复》,认定叶县鲁山舞钢三段楚长城

2013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河南楚长城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保安古城遗址公布为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平顶山市楚长城主要分布在县、鲁山县、舞钢市三段。1、叶县楚长城遗址涉及辛店镇保安、夏李常村四个乡8个遗迹段2、鲁山楚长城遗址涉及张良镇、马楼乡、瀼河乡、熊背乡、团城乡、赵村乡、四棵树乡、尧山镇3、舞钢市楚长城遗址涉及杨庄、庙街、寺坡、垭口、尹集镇、张店镇、武功乡、铁山办事处等8个乡镇办事处16个遗迹段点3个市县区20个乡镇范围,总长度累计约216公里,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长城资源(不可移动部分)共计55处,遗存类型主要包括墙体、山险烽火台,共59处。楚长城具有一般长城的特点,具备长城的基本属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是中国最早的长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与社会价值。

楚长城叶县段长约60公里,在楚长城沿线的各县市中,叶县段长城要素最为齐全。2020年11月楚长城叶县段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重要点段,是河南省唯一。2018年,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委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楚长城—叶县段本体保护修缮设计方案》2020年,该方案被省文物局批准通过(豫文物资〔2020〕17号)。2020年12月省财政厅下达了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豫财文〔2020〕111号)。2022年2月,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照设计方案,启动了叶县保安镇闯王寨东南约600米的长城本体实验性修复。2022年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又委托河南易和古建艺术有限公司编制《战国楚长城-叶县段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2023年2月省财政厅、省文物局下达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430万元,目前该段楚长城遗址即将开始修复。

2020年,楚长城叶县段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全省唯一。2021年9月,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叶县段)建设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了省文旅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以“中国长城· 河南开端”为主题形象,以楚长城为主线,搭建“核心展示带、形象标志点、文旅融合区”的空间骨架,对区域内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串联,整体按照“一廊”、“五个一”、“六景”进行布局,构建叶县开放式大5A级旅游景区。

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先期实施楚长城观光风景道项目和楚长城本体修缮工程总投资11.08亿元,全长94公里的叶县楚长城旅游观光风景道已实现全线通车;完成了保安镇闯王寨东南约200米的长城本体实验性修复,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战国楚长城(叶县段)文物保护规划》战国楚长城-叶县段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已经省文物局批准通过

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叶县楚长城数字化展示体验馆建设项目和楚长城(叶县段)保护利用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项目库,获中央资金支持1亿元,资金已到位,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叶县楚长城数字化展示体验馆项目2000万中央资金和4000万元债券资金已到位,已完成设计招标,项目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施工现场土地平整工作。

国家文化公园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叶县段)被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是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不懈努力的成果,对于我市楚长城的保护,我局将一如既往的积极申报国家项目争取国家资金,传承好、挖掘好、利用好楚长城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长城文化名片,真正发挥好楚长城文化遗址的效应,助力我市经济文化大发展。

在此,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20246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