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87/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5-20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引导小学规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5-20 浏览次数: 浏览
建议号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号
建议人
黄高峰
标题
关于引导小学规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建议
建议内容

当前,面对出生率降低,人口流动加剧等因素,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及早应对。办学规模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公用经费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浪费。受出生人口降低与学生流动的影响,农村小学大部分出现规模减小的情况,在校学生不足百人学校大幅增加,在校学生数跌至个位数的,也已经屡见不鲜。这些不足百人的学校都是按百人来拨付教育经费的。

2、人均教育成本大大提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数虽小,但是学校的功能一样都不能缺。一个年级几个学生课程还得照样开,营养午餐还得照样配送,照样做。必要的教师配备一个都不能少。以某乡某小学为例,在校生39名,配备教师14人。这样的配备比例远高于1:19的省定师生配比标准。

3、教学质量难以保障。50人以下的学校,会出现许多班级人数不足10人,整个教室空荡荡的,只有几个人,缺乏应有的教育氛围,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有效实施。规模化的体育活动,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数量少必然带来教师数量少,现在许多山区学校已经出现一校一老师,一校两三位老师的情况。一个老师或几个老师,难以保证所有学科都开齐开足开好,严重阻碍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严重威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滋生歪风邪气。随着小学办学规模的萎缩,一面是山区学校教师数量大量减少,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另一面是距离城区较近的一些小规模学校拥挤着大量老师,这些学校师生比大多数高于1:10,甚至高于1比3,许多老师纷纷往这些学校挤,乐得生活便利工作轻松,学校人浮于事,造成师资的大量浪费,不良风气严重侵害了工作勤恳,勇于担当的教育工作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建议:

1、引导不足50人乃至不足百人的学校,往规模大的学校撤并。作为过渡个别,规模小的学校可以保留个别班级,打破完全小学建制,减少管理岗位,保障每班2名教师的配置。

2、根据人口和地理位置,每乡重点建设1到4所,2到4轨完全小学,实行寄宿制。在规模学校里,有同头课的老师才能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这样的学校课程开设才会更齐更足更好。

3、规模不足10人的小学校、小学点,在全乡重点规模学校没有建成之前,建议学校每天把这些学生接送到最近的中心小学随班就读。把腾出来的教育资源配置到相近的中心小学去。树立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第一的理念,千方百计提高办学效益。

4、发挥乡村补助杠杆,促进教师向师资薄弱学校流动。降低超编小规模学校的乡村教师补贴金额,增加薄弱学校补助金额,促进教师流动,推进教育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引导小学教育规模发展,促进教师、经费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益,需要政府牵头,全社会共同努力。


承办单位
市教育体育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黄高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小学规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您结合实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办好两类学校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统筹布局规划。市教体局先后印发了《关于修订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的通知》《转发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意见的通知》《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制定上报县域小规模学校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紧抓国家实施“全面改薄”等政策机遇,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科学编制规划和确定项目,争取和统筹利用好各类项目资金,高效率、高质量推进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市教体局组织各县(市、区)在充分调研县域农村学校布局和未来三年农村中小学寄宿学位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编制《2019-2022年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并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专项规划,优先考虑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2022年,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2023-2025年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全市拟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01所,可提供寄宿制学位38572个。

(二)整合教育资源。截至2023年,全市已撤并整合小规模学校224所。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点多面广、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和教学资源存在浪费、无法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等问题,2024年市教体局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据“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组织各县(市、区)编制了县域内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工作方案,规划利用两年时间,全市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655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其中2024年全市整合39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在全力推动。

(三)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整合的一个重要配套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集中”要求,2019-2022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124所,进一步缩小了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得到有效改善。2023-2025年全市规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01所,其中2023年新建1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2024年建设投用寄宿制学校23所已列入市重点民生实事,目前22所已开工建设。

(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完善设施配置。认真落实国家中小学校建设、装备配备标准有关要求,保障学校各类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源配备,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大力改善宿舍、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卫生条件。二是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2021-2022年,累计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2.6亿元;2023年规划使用上级资金2.12亿元,重点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作,2021年全市投入资金1.45亿元,实施项目150个;2022年规划资金总额1.36亿元,实施项目114个;2023年规划改造项目资金总额1.4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依然存在,体、音、美教师数量不足。二是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提升,校园安全风险不同程度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进教学点整合。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工作,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指导县(市、区)充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县域学校布局规划方案,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

二是建设寄宿制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满足整合学校学生的寄宿需求。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协调各级各类农村教育经费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与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改造。

四是解决教师资源问题。充分考虑区域内学生流动情况,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加大农村特岗教师招聘力度,补充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资源。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4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