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平顶山银保监分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农业保险政策,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助力健全符合我市农业发展特点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全面落实农险政策,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一)积极贯彻农业保险政策,深入实施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发展路径,持续拓宽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全市共承保小麦完全成本保险298.39万亩,保费总额11338.99万元;承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217.64万亩,保费总额9358.63万元;全市保险机构共为107.82万户农户提供109.15亿元风险保障。
(二)完善保险保障,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督促各承保机构严格按照《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开展业务。2023年5月末,我市小麦发生受灾情况,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财政局连夜组织保险机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向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传达工作举措,并成立7个督导组赴各县区实地督导,要求县区财政部门提高站位,采取有效措施减损挽损,保障农户种粮收益。市银保监部门督促各保险机构加快查勘、定损、理赔进度,推动保险公司主动对接村两委与种粮大户,全力开展赔付工作,同时加大对定损报告、公示影像、农户签字等关键环节的审核回访力度,规范理赔流程,切实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理赔结果公开、赔款支付到被保险人,坚决杜绝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现象。保险理赔工作实行日报制,每天汇总各县区最新数据,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后报市委、市政府。我市9家保险机构合计为38.32万亩受灾夏秋作物支付赔款共计1.24亿元,有力保障了种粮农户减产不减收、受灾不受损,将农业保险政策落到了实处。
二、创新农业保险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一)创新金融支农方式,探索“农业保险+”服务模式。2023年,全市财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共计189笔,保费总金额4324.6万元。平顶山市叶县、汝州地区先后开办玉米收入保险项目、生猪期货价格保险项目,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对冲市场风险,推进农业保险与期货等金融工具联动,帮助投保户稳定增收。
(二)强化科技场景应用,加强科技赋能。在农险工作的开展中进一步深化卫星遥感、生物识别、移动查勘等科技手段,逐步提高验标、查勘的准确性和承保、理赔的及时性,加快提升科技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承保电子化及月度监测机制,夯实农险经营基础。督促保险机构全面采集农户信息和保险标的信息,在坚持传统承保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农户告知承保信息、公示情况,并发送电子保单或分户凭证信息,切实保证农户知情权,目前全市保单电子化率达98.47%,整体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三、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认识度
积极开展保险宣传,助力提高农户保险意识。引导保险机构和保险行业协会推进农险知识走基层、进农村活动,加强与媒体联系,利用典型实例宣传保险功能,普及农险承保、理赔常识,提升农户风险保障意识,消除部分农户对保险抵触心理,提升保险综合素质,推进保险保障与农业发展深度结合。在进行推广完全成本保险的过程中,将各县(市)种粮大户、小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纳入完全成本保险保障范围,尊重其投保意愿,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短信、微信及政策明白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精准推送完全成本保险法规政策、参保内容、缴费标准和理赔标准,制作宣传页,按规定在各村(组)公示栏张贴公告,着力提升农户对完全成本保险的知晓率,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参保意识。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创新发展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通过实现“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与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全覆盖,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二是加强财政、农业、金融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联席工作机制,更好地推动农险工作开展。三是持续指导保险机构加强农险宣传,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宣传农险惠农政策、春耕生产知识等内容,确保“讲得清”“听得懂”,激发广大农户投保积极性。四是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重点、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中心,督促保险机构不断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促进农业保险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兴旺发达、农民稳收增收。
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