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顶山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构建科学有序就诊秩序,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全科医生人才更是紧缺,乡镇卫生院用药限制较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足,分级诊疗落实不到位、双向转诊制度不规范,市级医院医疗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大基层卫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引导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一是加强培养。二是放宽招聘政策。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卫生技术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全日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急需紧缺人才,可以考核方式招聘。三是提高待遇等措施。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二)适当放宽乡镇卫生院用药限制。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主要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使用一定比例的非基本药物,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现状。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使得基层用药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三)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2023年9月12日李明俊市长专题调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着力改革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在县域内逐步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消毒供应等中心,开展集中式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向基层成员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以技术帮扶、专科共建、联合病房、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帮助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得就医秩序合理规范。
(四)落实分级诊疗。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就便看病,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一般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到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除疑似急危重症及复杂疾病外,一般首诊不到市级医院诊疗,逐步实现能在村卫生室的不到乡镇卫生院治疗、能在乡镇卫生院的不到县区医院治疗。规范双向诊疗制度。患者经相应医疗机构首诊后,确因病情需要,符合一定的转诊指标,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的病史、病历、诊治等情况传送到转入的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的重点是在按规定上转患者的同时,促进上级医院尽可能将恢复期(康复期)患者下转。
(五)加强市级医院医疗能力建设。扎实加强平顶山市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心脑血管、肿瘤、骨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专科建设。积极申报并创建一批河南省级和市级重点、特色学科和专科,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提升医院综合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名专科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科室,充分发挥名医工作室引领作用,促进市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用好引入合作政策,争取引入郑州、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专家坐诊手术,不断提升技术力量。深化人才强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市级医院医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