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雨污分流改造已经成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和住建部相关文件也从政策层面持续加强支持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持续贯彻“雨污分流”理念,对排水管网的建设、管理、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环保督察河南时反映各地市存在管网排查不彻底、管网整治改造标准低、合流制管网占比大等问题,给城市内涝治理、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厂运行和财政支出造成了额外负担。
因此,在做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确定各项方案,进行城市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更新改造,最终实现全面提升现有设施效能、提高城市雨污水收集效果十分必要。
一、当前排污管网现状
(一)排水体制合流制与分流制并存
目前,我市主城区仍以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为主,且系统不完善,部分区域尚未形成雨、污水两套管网系统,受合流制及片区开发、城市边界变化等影响,部分区域不能按照规划进行管网建设,同时也存在城乡结合带等管网建设盲区。截至2022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长度393.6558km,雨水管网长度485.331km,合流制管网长度35.43km,合流制管网占排污管网8.2%。
(二)已建管网存在错接、混接等问题
已建管网在实施及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部分施工人员及市民专业素质不强、环保意识不到位,使得管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错接、混接点,目前城市建成区内存在问题管线长度4.8km混接错接数304处;同时,部分区域由于源头未实现分流,雨水管道接纳污水,雨水管道入河口处被封堵,为了保证雨水的排放,雨、污系统存在一定的被动连通点,导致雨污分流不彻底。
(三)外水入侵严重,排水管网高水位运行,排水能力受限
受排出口封堵、外来水侵入等影响,现状管网常年高水位运行,导致管网维护困难、排水能力受限;排水管网存在错位、破损等问题,地下水渗入管道。2022年平顶山城市建成区共有4座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衡量污水处理厂进水污物浓度)浓度小于100mg/L,BOD浓度大于100mg/L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仅为25%,远低于国家90%目标要求,给财政增加了额外负担,同时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
二、对策及建议
(一)高位规划建设排水管网
雨污分流改造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上位规划的要求,以保护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在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管网的建设。随片区开发及城中村、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按照上位规划,同步配建雨、污水管网系统。针对现状合流区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重新定义合流管道属性,改造或补建分流系统;针对分流及待开发区域,按照规划要求,同步延伸完善雨、污水管网系统。
(二)长远考虑完善体制机制
排水管网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系统、一张网,一个地方出问题,会对水体下游及周边造成较大影响,应加强待建、在建市政工程排水管道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城管部门在工程全过程中的作用,加强排水管渠隐蔽工程的验收;建议新建道路、改造排水管道等工程在工程完工前聘请有检测排水管道缺陷的单位利用管道机器人等设备对管道进行检测,避免排水管道“带病移交”给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困难。
(三)统筹推进老旧管网改造
持续推进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和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针对雨污管网存在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实施雨污分流及老旧管网提升改造,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议完善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建成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主要节点处安装水位、流量、水质等在线检测设备,结合城市管理视频影像,实现信息化监管。
(四)强化监管加强管理执法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规范用户接入制度。配合市政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同步开展庭院小区的排水系统排查和雨、污分流系统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湛河治理等项目有机结合,实现源头分流与减量;加强庭院小区相关管理服务部门的培训,提高雨污分流意识;建立健全“小散乱”及排水接驳口规范管理制度,强化溯源追查和执法,严禁在市政管网上私搭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