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745774297/2022-00001
  • 发布日期
  • 2022-05-09
  • 主题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人大十一届六次会议第6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5-09 浏览次数: 浏览

付朝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一是保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2021年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投入规模96376万元,其中市级衔接资金预算投入规模15280万元,县级衔接资金预算投入规模33030万元。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实行“四位一体”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2021年对接实施项目64596376万元,开工率100%;竣工率100%;资金支付率100%。三是强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我市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目前已确权登记固定资产或可量化、有形化扶贫资产11596处,涉及投资63.06亿元。在健全管护长效机制方面,我们做到“四个建立、四个强化”,即建立资产管护“三级巡查”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建立管护经费列支预留机制,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预警机制,强化管理创新;建立村级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监督机制,强化收益规范。

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一是培育特色乡村。实施“带链园企”一体推进工程和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培育特色乡镇 28个,主导产业年产值24.8亿元,吸纳7.8万农村群众参与生产经营;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284个,主导产业总收入47.23亿元,覆盖8.3万农户。二是打造特色品牌。结合“两品一标”和“鹰城名优”创建,打造了一批“鹰”字号品牌,全市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60个,总面积达到93.08万亩,5个县(市)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推动园区建设。鲁山县马楼乡等5个乡(镇)获批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舞钢市鸽业等4个产业园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郏县红牛获批参建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创建叶县韭菜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家。四是坚持龙头带动。新认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7家、带贫企业6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01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24个,龙头企业从业人员3.69万人,带动农户及脱贫户21.5万户。

三、全面提升干部素能。为提高乡村振兴干部“三农”工作本领,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2021年共分级、分类开展干部培训15055885人次。一是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组织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视频培训,市委书记张雷明作出专门批示,市委副书记赵宏宇作开班动员,市县乡村四级干部5000余人参加培训。二是开展驻村干部培训。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全员培训、乡级常态化培训”方式,分级分类组织实施。举办两期驻村干部市级示范培训班,对所有中派、省派、市派第一书记、市派驻村工作队员以及部分县派第一书记共587人进行了培训。县乡两级组织驻村干部培训8000余人次。三是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培训。对换届后乡镇党政正职开展全员培训,组织专题培训4204人,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干部队伍。四是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训。会同郑州工商学院、平顶山学院、开封大学,举办2021年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提升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学历+能力”双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一是强化金融助力。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精准扶贫企业贷等金融支持政策,加大精准支持企业贷款力度,确保应贷尽贷。二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民营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集体资产+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通过“收益保底+利润分红”、“资源入股、锁定风险、优先分配”等利益分配方式,实现村企联股、联利、联心。三是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等各类主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跨地区跨产业的联合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评选乡土拔尖人才。二是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

三、实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在明确村庄布局分类、村庄实用性规划应编尽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规范作用。加快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一体推进乡村设施改造、服务提升、乡风塑造和治理创新,打造能留住乡情、乡韵、乡愁的美丽乡村。加快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20225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