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3-00002
  • 发布日期
  • 2023-06-0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促进平顶山市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融合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6-09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 341 号
提案者
朱琳
标题
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促进平顶山市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融合的提案
提案内容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发展到今天,世界已进入由信息化产业、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组成的数字信息时代,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化、数字化不仅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而且与城镇化密不可分,正深刻改变着城镇形态、路径和趋势,信息化、数字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镇化与信息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已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城镇化为数字聚集、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化、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舞台、市场、资金、人才和空间;而信息化、数字化为新型城镇化赋能、升级、提质、增效贡献力量,推动城镇化形态质变、内涵丰富、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增强。

一、目前平顶山市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融合主要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孤岛多。平顶山市信息化工作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部分成绩,政府各部门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在几年内部署了政务网站公布政务信息,并对接省级“河南政务网”开展部分政务工作。随着电子数据填报等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各政府部门之间网络数据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多,一套数据要在多个系统上填报,重复率高,数据的可实际利用率低,现阶段政务信息化并未能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2、数字化转型不到位,有效数据无效利用。平顶山市公共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欠缺严重。在三年疫情影响下,平顶山市辖区居民绝大部分已经在鹰城官微登记,个人信息实名认证, 数据真实有效,但现阶段尚未对智慧城市决策管理带来有效利用。未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如养老、教育、医疗、出行等方面提供智慧决策。 

3、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融合不够,城市不智慧。智慧基础设施是新型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架,也是城市功能运作的重要载体。通过运用先进数据通信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生产、生活、生态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平顶山市电子政务、5G建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等,让数据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 并未达到效果,城市管理决策无法提升到智慧管理的高度。 

二、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实地调研,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推进城镇数字化转型。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建议平顶山市政府部署3年数字化与城镇化融合行动规划,让有效数据利用政务工作、企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便利。 

2、促进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建议平顶山市政府牵头,这项工作不是一个工信委、发改委等部门的单项工作,是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有责任主体,有各管职责,领导“一把 手”责任制,结合政府3 年规划部署,大力发展城市信息化产业, 保障数字环境建设,对平顶山市各类产业资源进行梳理,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搭建城市产业经济三级生态。一是以产业电商为切入点,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交易场景的各个环节,提 供一系列供应链服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品交易生态圈。 二是以产业金融为增值点,充分利用产业电商大数据形成风控模 型,提供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金融增值服务,通过资本、 资金的平衡,为产业链企业输血、赋能,实现企业生态圈。三是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点,搭建线上线下智能化对接平台,整合政府、 银行、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横向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智能化、精准化的投放,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产业生态共赢圈。大力布局发展信息装备制造产业、数字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全产业链延展提升。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一年,为推进平顶山市保民生稳定,促地方经济高品质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手段,城镇化为战场,建议平顶山市政府加大投入人力和资金的力度,在推进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上下真功夫。

承办单位
主办: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协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办理结果
已完成办理
答复内容

朱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平顶山市信息化、数字化与城镇化融合”的提案收悉。经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了平顶山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平台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二是布局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平顶山市数字经济五年规划编制工作,依托规划,摸清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现状,研判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举措,在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企业数字化诊断、招商清单建议等7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形成"1+7"成果体系。目前,规划编制政府采购意向公告已于3月23日发布。三是争取资金支持。2023年提前批、第二批专项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项目14个,包含新华区数字新华、新华区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卫东区智能网格为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12个智慧城市智慧化应用项目,专项债资金需求5.79亿元。 

(二)搞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度,全市新建5G基站2048个,完成 5G网络建设投资4.77亿元,截至2022年底,我市已累计建设完成 5G基站5892个,其中:电信公司和联通公司共建共享5G基站2840个,移动公司5G基站数为3052个。实现了市区主城区连续覆盖,乡镇以上区域、农村热点地区和重点应用场景按需覆盖。 

(三)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一是推进智能化改造,培育创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提出细分行业智能工厂(车间)建设路径、建设内容等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企业自动化、信息化迭代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深度应用,实现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二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2022年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渐成体系。天瑞信科工业互联网平台5月份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双跨平台”零的突破。河南省能源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成,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极式锅炉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被列入2022年度省级十大平台培育项目。三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赋能。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2022年新增上云企业1830家,累计总数已达6843家。 

(四)高标准建成智慧城市指挥调度物理场馆。按照实用、高效、绿色、动静分离的理念,结合城运中心“平战结合”功能定位,布局综合指挥大厅、城市事件中心办公区、产业展示区、创客工作区四大功能区域。场馆总面积8000㎡,目前已完成装修,功能高度集成,具备城市级指挥调度支撑、全市事件分拨支撑、大数据产业孵化支撑、新闻发布会等支撑能力,在省内、国内均属先进。中心物理场馆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投用,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雷明,市长李明俊等领导莅临启动仪式并揭牌,城市运行监测、“一证通办”应用拓展、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城市事件分拨处置等应用已实现。 

(五)初步搭建了智慧城市的基本软件架构。按照市政府建设“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新型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委托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信通院制订出“一中枢+三中心+N 应用+一入口”的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并在此框架下开展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内容已完成。在“能感知”方面,汇聚数据2.7亿条、视频2万余路,构建覆盖1000余项指标的城市运行监测体系,数据交换量由1亿次上升到21亿次。今年我们拟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感知体系,推动数据汇聚量突破10亿,数据交换量突破50亿、向百亿级跃进。在“会思考”方面,我们建设也刚刚起步,今年拟推进AI视频解析平台建设,并配置相应的算法模型,辅助建立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的思考能力。在“有温度”方面,我们始终围绕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去发力,推进城市建设智慧化。在“可进化”方面,通过打造统一的基础底座,在统一的标准下,不断丰富智慧应用场景,使智慧城市建设长成参天大树,持续进化、演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标您提出的建议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尽快构建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一是参照规委会模式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运作机制,负责对信息化项目建设、数据归集共享开放等工作进行决策部署。二是成立市级专家委员会,负责我市信息化项目的研究、咨询、论证。三是与智慧平顶山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二)创新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拟组建平顶山的数据集团,授予其政府数据特许经营权,负责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盈利性的公共项目的建设和数据运营,通过数据的运营盈利,增强造血功能,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数据归集共享机制。数据归集共享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急需从市委、市政府层面,建立数据归集共享工作机制,一方面利用多方资源,争取国家级、省级支持,推进数据归集共享试点城市在我市落地,推进国垂、省垂系统的数据归集回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压实各单位责任,推动各单位积极主动的归集共享数据,确保数据的鲜活性和时效性。 

(四)尽快补强城运中心工作力量。一是加快政数局下属事业单位组建、落地,参考省内其他地市情况建议级别定为副处级,尽快实现机构挂牌和人员到位,开展城运中心项目实施统筹协调、数据归集、应用拓展及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围绕“一网统管”要求,推进 12345 热线等具备城市日常治理职能的部门尽快入驻。三是结合我市城运中心场馆地理位置和具体功能布局,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运行管理制度。 


2023年5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